西藏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鲁朗镇位于素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市中部,海拔 3300m,为有效改善当地民生福祉,广东省提出了建设具有高原和藏地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战略构想,作为重点援藏项目和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广东献礼项目。按照“圣洁宁静”的建设主题,规划确定了尊重自然、绿色低碳、高标建设、接轨国际等“四大原则”,编制了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 11 个专业的工程规划。
扫一扫,关注我们
鲁朗镇位于素有“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市中部,海拔 3300m,为有效改善当地民生福祉,广东省提出了建设具有高原和藏地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战略构想,作为重点援藏项目和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广东献礼项目。按照“圣洁宁静”的建设主题,规划确定了尊重自然、绿色低碳、高标建设、接轨国际等“四大原则”,编制了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 11 个专业的工程规划。
惠州市红树林曾面临严重破坏,现已实施红树林种植恢复、建立红树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措施,红树林保护与恢复仍面临用地矛盾、种植恢复成效低等问题。本次规划的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大亚湾中心北区淡澳河入海口区域,全长约 3.9km,该段河道沿河湿地之间最窄处约 55m,最宽处约 330m,公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111.2 hm2。
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地位较高,承载了中国海丝申遗、广州打造“多元文化遗产城”、越秀建设“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美好愿景。街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传统中轴线以西,处于中山六路与朝天路交汇处,街区范围以三大寺观为中心,北至仓前—六榕路—迎宾路,南至光塔路—甜水巷—惠福西路—米市路—普宁里—忠良里—陶街,西至海珠北路—海珠中路,东至解放北路—解放中路,总面积为34.9hm2。本街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历史文化价值特色、保护对象、整体格局与区划管控、其他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等。
本次规划系统梳理了肇庆中心城区湿地空间结构,构建了符合肇庆特点的湿地空间体系。不同于一般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做法,本次规划不仅纳入了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法定体系下的湿地保护区域,且针对肇庆市城市山水格局特征,规划构建的湿地空间体系纳入了其他非法定的湿地保护区域。
连州市中山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是连州古城的核心区,是连州文化的承载地,可称为连州的城市原点。近年来由于街区基础设施落后,已衰败,活力不在。自 2005 年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在连州举办,中山南路作为摄影展的核心展区,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对中山南路这一独具连州特色与历史记忆的老城区进行保护整治、活化更新,推进连州的人文传承、形象塑造与旅游发展是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
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为“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的华侨文化遗产、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铺垫。
开平 历史文化 专规本规划从大区域生态绿地着眼,以适应城市发展空间和规模调整的需要为依据,针对东莞作为著名的制造业名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将绿地系统从量到质整体提升。
东莞 绿地 专规为了保护资源和提升服务设施水平,风景区在对景观资源分析和保护分级的基础上建立对景观冲击性最小化的服务设施系统。南门服务基地片区、夏富片区、龙皇坪片区分别是风景区服务设施系统中服务基地、服务中心、服务点的重要代表,三片区的开发建设将极大推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开发,提升风景区的服务配套设施水平。
韶关 丹霞山 控规柳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紧紧抓住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历史景观这三个核心,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入手,重点研究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建筑风格与建筑色彩、城市建筑高度、城市道路与门户、城市夜景以及城市标志物这六大系统和十一大景观分区,最终落实于景观要素的控制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上,从而构筑了具有完整高效性的规划体系和动态开放性的管理平台,对柳州市的城市景观风貌建设尤其是建筑风格与色彩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
柳州 城市景观 专规规划突破了传统的编制框架,形成概念规划——市场咨询(招商引资)——概念方案深化——村庄规划多层级体系,制定政府、企业、村委及村民的共同行动指南。前期策划运用市场导向性规划方法,在充分的市场分析及村民参与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建设现代观光农业、郊野休闲旅游及乡村运动俱乐部等旅游项目,促进农村经济综合提升。
增城 生态旅游 专规为了指导韶关旧城更新改造、改善旧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旧城区域服务水平、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建设幸福宜居城市,并为“三旧”改造规划落实到控规,以及为指导控规修改搭建平台,特开展此次规划设计项目。
韶关 旧城改造 专规强调实施过程评估。实施评估除关注目标绩效评估、强制性内容执行情况和公众满意度评估等效果评估内容外,重点强调了规划实施过程的机制、程序等对规划实施结果的影响。实施评估全面整理了2001-2011年11年间,从全市发展战略到经济、土地、交通、环保、人口等6大方面共70个政策文件,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并加强了规划委员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与保障机制的评估。
东莞 实施评估 专规